文学院2016年度第二期“弘毅•学术论坛”顺利举行

发布人:文学院 发布时间:2016/04/11 点击次数:

以唐诗为杰出代表的古代诗词创作,一直以古韵悠悠的清雅形象被视为经典。五四文学革命之后,新文学崛起,并基本替代了包括旧体诗词在内的旧文学。然而当周啸天获得2014年第六届鲁迅文学奖(诗歌组)时,社会舆论又一次掀起轩然大波,除了来自网络的调侃和诟病外,包括新诗界、旧体诗词界的人们也都纷纷亮出自己的观点。就此,2016年4月8日中午2时,陕西省老年诗词学会副会长、文学院教师严海燕副教授在文学院会议室做了《关于古体诗创作暨周啸天获奖事件》的学术报告,30多位师生参加了讨论。

该报告主要围绕两大问题展开。首先,严老师以旧体诗(词)和古体诗的概念区分开篇,说明旧体诗词主要包括近体诗、古体诗和词,廓清了一般读者将“古体诗”、“旧体诗”混为一谈的常识性错误。接着,严老师结合古代杰作和自己习作,就当今诗词界不太重视的“五古”、“七古”、“歌行”等古体诗的具体作法谈了自己的认识和体会。尤其在谈古体诗创作涉及思想层面时,严老师表示:古体诗的“古”,说到底还是由内容决定的,作品要体现出抒情主人公的襟怀、见识、思想、风骨,为此需要发现初心,加强思力。相对于古体诗来讲,近体诗(主要是五律、七律)“可能因为追求唯美、迫于应酬,而对真我有所修饰,而不那么纯朴、直率了,为此我们要在古体诗里为其招魂。就当今古体诗创作而言,关键在于具备‘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陈寅恪)”。作为注意事项,严老师谈到,“思想是一种高级的东西,而且最好与情感等其他表达相融合,不要单纯地为思想而思想。”

紧接着,严老师就周啸天获奖事件的背景、获奖后的社会反应,以及鲁迅文学奖(诗歌组)评奖机制做了简要回顾和剖析,并以《周啸天诗词选》的部分诗作分析为切入点,与在场师生进行了深入探讨。严老师认为,周啸天获奖是一个里程碑事件,象征着处于垄断地位的“新文学”对一直被边缘化的“旧文学”某种程度的“认领”,但此次评奖机制特别是“中国式推荐”却需要分析。鲁迅文学奖代表国家大奖,由省部级单位中国作协主办,其诗词部分的评选,本应在组织上与中华诗词学会以及各省(市、自治区)的诗词学会实行对接,由这些组织或个人推选出高水准作品,同时在评委的确认上,应由公认的一、二流旧体诗词作者来担纲或者参与。然而,从某些地方诗词学会的反馈和诗歌组评委的组成来看,此次评选显然缺乏“程序正义”。至于周啸天的诗词,严老师早在2012年就对其律绝《延安作》做过肯定,并在自己主编的刊物上予以推荐,但对王蒙推崇备至、周氏自己也最为自负、以新闻和时尚为题材的所谓“歌行体”并不十分看好,认为从选材到结构、从造句到思想,均欠精致和到位。周氏的“新闻诗”和《邓稼先歌》,可能与其职业(四川大学原新闻系主任)和文化心理结构有关。

在场的部分老师认为,写作旧体诗词,乃作者的自由和权利,但是在现代汉语语境下进行写作并积极申报国家大奖,却是需要谨慎的。时尚题材不是不可以写,但要写出有让人回味的东西,要有超出一般读者想象的地方。有老师认为,写旧体诗就是要写出唐诗的美、意境和韵味,遗憾的是周啸天甚至聂绀弩的部分诗句都有打油诗的痕迹。

也有师生表示,真正好的打油诗不无价值,当然顺口溜不是打油诗。作为学者,周啸天欣赏古典诗词的文字(如《隋唐五代诗词鉴赏》)还是很不错的,他自己写的诗词句子也多有用典,不少新闻题材的作品体现了他的敏锐、善良和思考。周啸天获奖是鲁迅奖接纳旧体诗词的开端,今天对其利弊分析将有助于方方面面的进步。这些年,鲁迅文学奖一直争议不断。我们关注周啸天,更要关注鲁迅文学奖开始接纳旧体诗词这个事实。古代诗歌反映的是家国情怀和徜徉山水,我们今天要将旧体诗词这种传统文体与新时代下的语言环境相融合并不容易,周诗既时尚又正统,算是一种探索。我们不能一味跟着网络和舆论跑,要在某位作者获奖之前,就能够发现其作品的优点和短板。

在热烈的讨论中,带着对于古体诗创作的新认识和周啸天获奖事件持续发酵的热议,《关于古体诗创作暨周啸天获奖》的报告会宣布结束。据悉,这也是文学院“弘毅·学人论坛”在今年来的第二次活动。本周(4月17日)将举行“弘毅·读书会”的第三场活动,由文学院艺术系董静老师主讲《古民居对设计的启示》。

(文学院通讯员:黄纷、刘朵 文/图)

版权所有  ©  西安财经大学文学院